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

凱因斯學派(Keynesian economics)

For 行政學、財政學、經濟學、公共管理 By 題庫世家整理(按我免費索取成語測驗程式)

加入題庫世家 LINE 將同步發送小重點 LINE ID: teacool568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《凱因斯學派(Keynesian economics)》
.代表人物:凱因斯(J.M.Keynes ; 1883-1946)。
.理論要旨:
 →景氣循環主要的來源為【總需求衝擊】
 →重視短期分析。凱氏曾言及:「長期間,我們每個人都死光了!」。
 →支出刺激需要,儲蓄抑制需要。
 →當私人部門的需要減少時,將由政府部門以擴大支出(如公共投資)來補充。
 →增加政府部門的支出對經濟的刺激作用,要比降低同額稅收對經濟的刺激作用為大
  ⊙透過【改變政府購買支出及稅賦收入】來影響總產出的變動。
  ⊙增加財政支出,或
  ⊙減少政府稅收,以產生財政赤字。
 →降低稅率將會造成全國總需求的增加。
  ⊙減稅但政府支出不增加,短期的產出上升,失業率降低
 →增加需要,不會對通貨膨脹有任何顯著的影響。
 →容忍財政赤字存在
  ⊙藉增稅提升景氣,時效上較緩不濟急及缺乏彈性
  ⊙提高租稅會產生民怨
  ⊙有效需求不足時,發行公債支應赤字,具有財政擴張效果
 →凱因斯學派認為失業為常態,透過市場機能也不能保證充分就業
  ⊙【促進出口】可以降低失業率。
 →認為工資具向下僵固性
 →凱因斯學派認為在產量未達充分就業的水準時,產量變動不影響物價水準
 →提出有效需求創造本身的供給
 →政府有義務負起穩定經濟的責任
.學者及著作:
 ┌凱因斯(J.M.Keynes)--貨幣論及就業、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。
 ├韓森(A.Hansen)--貨幣理論與財政政策,凱因斯指南。
 ├薩穆爾遜(P.A.Samuelson)--經濟分析的基礎,經濟學導論(或譯「經濟學」)。
 ├克萊恩(L.Klein)--凱因斯革命,計量經濟學教科書,經濟學導論。
 └杜賓(J.Tobin)--經濟學論文集(1971),十年來的新經濟學(1974)。
.凱因斯學派理論的重點在於解決失業問題。凱氏認為只有透過政府的有效介入,提高市場總合需求,刺激廠商僱用勞動力的意願,提高勞動需求,以解決失業問題。
.1930年代經濟大恐慌之後,凱因斯學派的學者主張預算原則
 →為追求長期的經濟平衡。
 →利用財政政策以因應景氣循環
. 凱因斯理論對「消費」的觀點:可支配所得增加時,消費支出增量小於可支配所得的增量。
.凱因斯學派關於公債的論點
 →主張基於功能性財政的需要,政府可發行公債以融通預算赤字。
 →公債不會有代際間負擔移轉問題
.凱因斯學派關於貨幣政策
 →貨幣政策的傳遞過程主要是透過【利率管道】
 →貨幣數量的變動對經濟活動的影響是間接的,中間主要係透過【利率變動】
 →利率由貨幣供需來決定
.凱因斯學派所設定的消費函數:C = a +b Y,C為消費支出,Y為所得。
 →邊際消費傾向小於1
 →自發性消費大於0
 →平均消費傾向大於邊際消費傾向
 →平均消費傾向隨所得之增加而減少
.凱因斯學派的訊息不完全模型。
 →當物價上漲而生產者也預期物價上升,則生產者不改變產出
.凱因斯學派的工資僵固模型
 →非預期的物價上漲將使,實質工資下跌,就業增加,產出增加。
.1930 年代全球經濟恐慌時,主張政府應增加公共支出以抵消經濟衰退影響。
.凱因斯理論的重點,在於如何解決失業問題
.主張政府應插足經濟事務活動,靈活運用各種政策支出,以對抗商業景氣盛衰的循環趨勢。
.政府增加公共工程支出,對國民所得所產生的乘數,是一種耗源性支出乘數。